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新基建筑未来:转型契机,数字赋能
发布时间:2020-05-18 浏览量:244
新基建
 
  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内涵: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与资本市场之前热炒的新基建范畴有所出入,官方表述将新基建分为以下三类: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2020年是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决策者应加强新基建的顶层设计,为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立一揽子长效机制,全方位激活创新要素,夯实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预见,新基建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全方位变化。
 
  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商业机遇,也是转型契机。
 
  企业应该如何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如何借新基建的契机补短板?如何通过数字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如何改进创新机制,提升用户体验?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在技术、资金、运营、人才、法律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增强风险防御能力?
 
  企业应制定清晰的战略,积极参与新基建,深入挖掘新基建应用场景,与自身业务实现对接,同时积极探索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都市圈和城市群将成为新基建的热点区域
 
  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被视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所在,也将是新基建施展宏图的沃土。疫情反映出部分城市响应危机的敏捷性有待提升。随着要素领域改革的深化,超大特大城市户籍政策进一步放宽,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都市圈和城市群的人口流入有望持续增长,对新基建需求也更为旺盛。新基建将有效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加速城市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准化和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为城市提供新型综合解决方案。
 
  新基建投融资模式更为市场化驱动及多元化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投资比重有所差异,除固定资产外,新基建还包括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对投资结构要求也不尽相同。除了财政资金、地方债和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资主体之外,应进一步扩大新基建投资主体,消除民间投资隐性障碍,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
 
  基建融资模式创新已经向前迈出一步。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正式启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同时鼓励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优先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
 
  此项举措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基础设施REITs是国际通行的配置资产,也有很多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借鉴,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基础设施REITs,逐步构建规范合理的基础设施REITs审核、管理和风控体系,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借新基建红利科技企业有望迎来IPO潮
 
  新基建带来新风口,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相关赛道更受投资人关注。创新型企业应把握机遇,积极挖掘新基建下的应用场景并使之落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70%;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接近98%,未来将有更多“瞪羚”、“独角兽”企业从其中诞生,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科创板的设立为高科技公司提供新的融资和退出渠道。创业板推出注册制,进一步提升市场包容性,助力不同成长阶段的优质创新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A股、港股和美股也各具优势。在新基建红利下,预计创新型企业有望掀起IPO风潮。
 
 
  新基建将进一步赋能传统基建
 
  除了5G基站、数据中心等即将建设或筹划中的新型基础设施外,在推动现有和新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方面,新基建也大有可为。新基建可以赋能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传统基建设施,为传统基建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效率及节约能效。与此同时,传统基建也有助于丰富新基建应用场景,建立从战略愿景到敏捷交付的闭环。所以,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可以双轮驱动,协同筹划,形成合力。
 
  全面提升新基建风险管控为重中之重
 
  创新具有风险性,新基建蕴含着跨领域的多重风险,投资者需谨慎规避风险,从战略角度审视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嵌入业务流程,提前设计风险分担机制,并辅以合理的退出机制。项目投资中的风险考量包括:
 
  1. 技术和数据风险:
 
  技术推动了变革,但所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包括数据安全风险、技术转让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等。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保护敏感数据对于科技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数据治理体系和完善数据管理标准,对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进行妥善保护。
 
  2. 运营风险:
 
  随着数字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规划、创新合同方式、增强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关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均增加了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风险。
 
  3. 税务风险:
 
  陆续出台了多项税务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应善用这些政策组合,结合资本市场常见的投资交易模式,积极对项目运营、融资、投资与退出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基于现有税务优惠政策尽早筹划,从而尽量降低税务成本,合理规避风险。
 
  4. 法律风险: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转让等带来的风险,尤其是涉及跨国融资以及贸易摩擦时,对投资谈判、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评估各种法律风险,尽量保护本方的合法权益。
 
  5. 人力资源风险:
 
  新基建亟需具有跨界知识和工程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而人力资源的储备还明显不足。企业应重视人员能力建设,尤其是弥补企业在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合规、供应链等方面的技能缺口。
 
  6. 环境风险:
 
  新基建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整个项目周期都应将环保与绿色置于商业战略的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