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数字化转型:“十四五”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基建”
发布时间:2020-07-07 浏览量:400
十四五规划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规划年,不料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困难和挑战。
  
  现实严峻。我们在保持经受考验的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新冠疫情这场全方位的大考也反映出国企在数字化转型层面的三大瓶颈问题。
  
  第一,本次疫情反映出新基建需要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地基,而数字基建等新基建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地基。要建设好数字中国,就要提高数字治理能力,打造数字企业。建设数字化的优先目标是“一网通办”,其关键是数据共享。目前看来,“一网通办”尚未形成闭环,而同样以数据驱动作为根基的“多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仍处于融合进行时状态,尚未形成“一网通办、多网融合、网网通办、一网统办”的合力。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但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不足,创新生态也有待完善。埃森哲对中国企业的调研发现,掣肘因素主要来自于企业对应用场景认知模糊导致需求的不确定性、投资吸引力不足、缺乏外部合作、人才和组织四方面。
  
  另外,伴随着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以及个性化用户体验等需求,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也有待加快发展。
  
  第二,本次疫情反映出产业链和供应链需要固本强筋。
      
  向高质量迈进的中国制造,需要以数字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实现信息、技术、产能等精准配置与高效对接,从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未来,产业链供应链将不再是上下游环节的单一或者单向衔接,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复杂的生态系统转变。国企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龙头,需要在其中发挥开路先锋、引领示范、突破攻坚的作用,在全链条上促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建立。
  
  第三,本次疫情反映出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头部企业”,国企在此次疫情中做出了积极和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从顶层设计、架构建设、技术集成到运营维护,数据整合、分享、提炼、再利用、安全、管控等各种困难接踵而来。
    
  十四五规划契机对国企改革提出迫切要求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国企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国家队,始终肩负着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国企当仁不让地要充分发挥在税收、GDP、就业人数、对其他类型企业的经济带动力等方面的长板优势,继续当好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而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十四五”国企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新基建”。
  
        “十四五”期间,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有三个着力点。
  
  一. 制度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国企需进一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第一位认真落实。国企要想蓬勃发展,首先要实现制度创新,并以此带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混合所有制是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企业运行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主线。
    
  二. 管理转型
  
  国企改革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是必然选择。国企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的市场主体,在计划经济下,国企仅是行政指令的执行者;在市场经济下,国企必须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只是“管企业”关注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指标,容易导致企业盲目追求贪大求全;而“管资本”是更关注资本合理流动、优化要素配置,最大化地让市场引导企业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增强企业活力。
    
  三. 成本优化
  
  绩效管理是国企改革的必须保证。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加强成本管理和绩效优化已成为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实现最佳收益的源泉。国企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仍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成本和绩效管理中存在管理观念淡薄、管理方法落后、考核指标不科学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国企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构建科学、可考核的成本和绩效管理体系,是国企提高成本和绩效管理水平、提升改革综合成效、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今年开始,央企经营业绩考核需深入贯彻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方针,在保留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的基础上,增加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个新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新指标体系,引导央企更好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