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农业旅游区碳中和策略
发布时间:2021-09-22 浏览量:1631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1632301614973955.jpg

根据世界气候观察机构数据,2019年我国净碳排放量约为98.1亿吨,约占全球同期碳排放总量(约500亿吨)的五分之一,是碳排放绝对值最高的国家。分行业来看,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44%,制造业和工程行业占23%,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9.9%,此外旅游交通运输和农业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7.8%和5.7%。上述五项合计占比我国全行业碳排放约90.4%。

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预计将从2016年的15.97亿吨增加至19.98亿吨,占到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3%。随着出行人数增加以及低碳化的推进,游客每人每公里的平均碳排放有望在未来十年内下降。世界旅游组织呼吁,进一步加强旅游与交通业之间的合作,加快去碳化。同时,旅游业自身也应设立更加长远的目标,实施行业转型,实现低碳增长。

农业及旅游均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农业旅游应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呢?

一、培育碳汇旅游吸引物

农业旅游往往位于城市近郊,城市居民为其主要客源市场,主要提供果蔬采摘、田园观光、农家乐休闲等旅游体验活动。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农业作物是农业旅游活动开展的资源凭借。农业作物生育期的光合作用可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CO2,因此农作物种植与碳汇旅游吸引物的培育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然而,不同农作物的固碳水平是不同的,究其源在于不同作物的根冠比(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含碳量是不同的。此外,不同区域的太阳辐射、气温水分、土壤肥力等自然地理条件也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种农业作物,在不同区域固碳潜力也表现不同。因此,对于城郊农业和农业旅游地而言,选择符合区域自然条件,具有高碳吸收水平的农业作物,一方面实现农业生产与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同时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作物的碳汇潜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二、提倡低碳的出行方式

客源市场集中在城市范围的农业旅游目的地,交通是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碳排放的重要主体。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城市近郊、环城市游憩带的旅行活动,自驾出游渐渐成为主流,私家车出游的减排压力较大。有效降低交通碳排放的途径通常有:第一是通过使用低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耗的私家车;第二是依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构建出完善的城市旅游交通体系,让市民们能够通过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方便换乘并较迅速的抵达旅游目的地。

三、减少农业生产巧排放

农业生产是农业旅游地的一种特殊的碳源类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肥料施用、农田灌概、地膜使用、机械耕作等直接或间接排放CO2,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积极意义。科学施肥,多施用有机肥料、农家肥、绿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科学灌渐,采用现代精准的节水灌概方式,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单位产量;减少地膜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间接碳排放:科学耕作,减少耕作次数(少耕)甚至是免耕,减少机械深耕的频率,降低不合理耕作对农田土壤扰动造成的碳排放。

四、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清洁能源使用

固体废弃物处置直接或间接排放CO2,植物性固体废弃物在农业旅游也表现较为典型,目前的以焚烧和填埋为主的处置方式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同时浪费可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资源化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植物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原料化等。根据农业旅游地具体的植物性废弃物的特征,选择适宜的资源化处理方式,以获得最大的利用效能。其中,能源化利用废弃物是值得农业园区积极探索的利用方式,该利用方式将植物性废弃物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为园区农家乐经营户提供清洁高效的召气能源,具有双重功能。借力乡村振兴建设,结合旅游地特征,积极探索科学的废弃物利用途径,推进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五、优化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旅游的土地利用大抵可分为建设用地与景观用地,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建筑用地、接待用地等。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场所,究其原因在于附着在建设用地之上的经济生产活动消耗着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时也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归因之一。因此,优化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结构,控制食宿娱乐、旅游接待中心、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的规模,降低建设用地在乡村旅游用地结构中的比重,具有碳减排潜力。农业旅游地土地利用时要根据自身的立地条件、既有的土地利用单元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选取适宜的碳汇型土地利用模式,在土地利用中重保育、轻开发,加强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逐步提升乡村自然环境的质量和旅游体验环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