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省区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近期陆续出炉,均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绘出了新“路线图”。记者梳理发现,传统能源大省积极转型的同时加强保供,新能源富集省区加快大基地和规模化建设,沿海省区海上风电基地及核电基地加快布局。
煤炭富集省区稳产保供
作为传统煤炭资源富集地,晋陕蒙三省区2023年政府报告均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做好稳产保供角色。
山西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该省完成煤炭产量7.4亿吨,增长5.7%,日均产量达到356万吨,电煤需求实现全覆盖。并以长协价保供24个兄弟省份电煤6.2亿吨,支援兄弟省份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2.53亿吨。2023年,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山西将加快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3.65亿吨,并做好电煤稳价保供。
2022年,内蒙古实现煤炭产量12.2亿吨、发电量6465亿千瓦时,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外送电量264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第一。“煤炭、油气这些地下宝藏不能挖出来就拉走,一定要在内蒙古大地上转化增值。”内蒙古提出,2023年要在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发展。
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指出,2023年在产煤矿总产能将稳定在13亿吨以上,煤炭产量达到12.5亿吨左右,保障全国2/3以上省份的用煤需求。此外,力争全年电力装机总规模突破2亿千瓦,发电量达到7100亿千瓦时左右,其中外送电量达到2930亿千瓦时。同时,推进外送通道建设,力争蒙西至京津冀直流输电工程核准并开工建设。
陕西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该省外送煤炭近5亿吨、电量600亿千瓦时。2023年,将强化能源工业支撑力,确保煤炭产量达到7.5亿吨,争取海则滩等4处煤矿开工建设。
三北地区加快大基地建设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背景下,多地新能源大基地和项目规模化建设按下“加速键”。
青海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重点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2023年,将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1090万千瓦建成并网、第二批700万千瓦全面开工、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推进李家峡水电站扩能并网发电,加快建设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开建哇让、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全面提升新能源发电调峰能力。
甘肃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实施甘肃省“十四五”第二批风光电项目,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面建设陇电入鲁、核准开工陇电入浙工程,做好酒泉外送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
2023年,宁夏将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绿能开发,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抓好10个大型风电水电基地、11个光伏园区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占比达到50%。
另外,内蒙古2023年将建设蒙西“四横五纵”、蒙东“八横二纵”电力主干网架,推进新能源大基地集疏外送工程和绿电、绿氢进京新通道建设,布局一批充电桩、加氢站。
沿海重点布局风电核电集群
与此同时,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趋势明显,核电基地加速培育布局。
广东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和陆丰核电5、6号机组、廉江核电一期等项目。同时支持阳江国际风电城、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汕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工程基地等建设,谋划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发,着力打造“1+3+3”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浙江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沿海核电基地、华东抽水蓄能基地、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全国油气储运基地,推进新型储能建设,统筹发展清洁高效火电,形成“两交四直”特高压入浙通道,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
山东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建好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同时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二期、烟台港至裕龙岛输油管道,开工6个超超临界大型煤电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
此外,福建今年将推进漳州核电1-4号机组、福厦特高压、智能配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广西将大规模开发陆上风电,重点打造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同时推进红沙核电3号机组实现商运,推动防城港红沙核电三期和白龙核电一期项目。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