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产业内涵丰富,其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依托各地多元的乡村资源禀赋,形成产业门类合理布局,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内生动力充分释放,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的产业体系。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来看,乡村产业发展要抓好重中之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突出产业稳产保供功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而经济发展带来的对农业的多元需求则要通过乡村产业实现。必须平衡好粮食生产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资源分配。在适合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要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线,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在耕地不足、劳动力充足、农业特色突出的区域,要发展好乡村产业,增活力、增就业、增效益。将粮食生产与乡村产业结合,实现增产增收有机统一。发展乡村产业要稳住农业基本盘,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充分供给。
二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林牧渔产业发展基础,聚焦有乡村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能体现乡村价值,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从业者收入的成长性产业,争取有所作为。一方面,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让乡村成为大家向往的去处。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产得出来、卖得出去,能卖个好价。通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方向,扩大乡村创业就业容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动形成地域特点鲜明、业态类型丰富、产业关联性强、利益联系紧密、就业容量大、增收效果好、比较优势明显的县域支柱产业。
三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具体而言,要改善农村商流物流条件,解决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拉动和刺激农村消费升级换代。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培训农村数字化人才,推动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推进农产品存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城乡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重视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形成产销衔接、运行顺畅、各有特色、保障有力的大市场格局。
四是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创业。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将农产品加工业及城市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乡村转移,实现城乡产业合理布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乡镇和农村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空间。深入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力争让每个有就业愿望的农民,都能实现充分就业。通过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兜底”向“产业富民”目标转变,使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得到充分保障。
五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体现文化和生态元素,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要扎扎实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聚焦重点问题,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维护的关系,坚决避免重走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充分挖掘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加强古村落、农业遗迹保护,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守住乡土文化底色,开发乡土文化产品,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让乡村成为大家向往的美丽家园。
发展乡村产业要秉承新发展理念,顺应新发展阶段,形成新发展格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提高认识,在工作布局中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目标设置和预期要求中,统筹乡村产业发展、生产布局、基地建设、项目安排,构建生产、加工、流通、市场健全的网络格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不同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布局和任务。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挥农业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业职业教育,拓展农业技术人才的成长空间,满足特色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需要,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注重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形成创新格局。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