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零碳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
发布时间:2021-09-29 浏览量:4079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力争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十四五规划中又对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设置了具体的目标值,而控制碳强度、碳排放总量的政策执行者,既包括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也包括“有条件的地方”。工业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领域,伴随着我国“企业入园”的发展趋势,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截至到2020年,我国各类产业园区已达1.5万余个,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整体能效,加快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将成为落实我国精准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落脚点。

一、零碳产业园区解析

1、零碳产业园区概念

零碳产业园区是指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在园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目前,零碳产业园区共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循环经济工业园、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QQ截图20210929133000.jpg

2、零碳产业园区提出历程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不是说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不发生碳排放,而是通过能源升级、产业转型等各种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将所产生的碳吸收,使得园区发展无限接近于零碳。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视作国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战略落地。我国历来重视园区的绿色、低碳和循环化建设。2010年《关于在国家生态示范园区中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通知》(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指出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将低碳经济纳入园区重点建设内容;2016年《“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务院)提出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扩充到80个;2021年《关于捡块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指出将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作为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截至2020年,以低碳试点体系建设为例,中国陆续开展了6个低碳省(区)和81个低碳城市、51个低碳工业园区、400余个低碳社区和8个低碳城(镇)试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试点体系。

二、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案例

1、欧瑞府能源科技园—零碳园区典范

柏林的欧瑞府零碳科技园是能源转型领域的创新型榜样,核心策略是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在这个科技园里,已经提前实现了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2050年气候保护目标——二氧化碳减排80%。主要途径为:

楼宇和设备技术的建设以最高能效为首要目标,并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集中控制(智能建筑)。

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能、沼气等,通过热电联供站等设备来实现供暖、制冷和供电。

建设和运营智慧园区项目,通过接入1.8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大约能满足100辆电动汽车、公交车充电的智能充电站,以及运行电转热和电转冷设备共同组成智能电网,达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

2、苏州工业园区—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

苏州工业园区呈现主导产业高新化、服务产业现代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园区能源消耗总量虽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却逐年下降。主要途径为:

产业低碳化是园区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园区以产业低碳化作为低碳建设的重点,通过不断提升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快工业企业低碳转型。

能源管理低碳化是园区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园区建设低碳能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工程,实现了除热力数据外所有源厂数据的对接,企业逐步建立起了碳排放信息公开制度,将碳排放信息公开纳入年度环境信息公开报告。

构建低碳基础设施循环链,实现污水污泥余热综合利用。

1632893445617722.png

大力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是园区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园区组织汇编先进适用节能与低碳技术,帮助园区企事业单位更便捷实际的找到新的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空间。

3、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生态化转型

金桥开发区的绿色发展,经历了从“排放达标”到“节能减排”,再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历程。近年来,园区管委会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升级战略,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二元融合的低碳产业发展格局。主要途径为:

发展服务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进一步完善生态产业链,将绿色、低碳生产向绿色设计、绿色营销两端延伸,不断扩大低碳发展的规模和深度。

开展企业全过程低碳管理,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大力推进园区内企业实施全过程的低碳管理;鼓励企业从源头开始,开展绿色、低碳设计,减少原材料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率先在园区企业内开展碳审计,摸清企业碳排放现状,进一步实现节能减碳。

三、零碳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1、加快零碳产业园区建设顶层设计

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原则,研究制定2030年前园区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按照“摸清碳排放家底、制定碳排放路径、根据园区特色科学实施”的基本思路,分时有序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园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

2、加快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文化氛围宣传

提升低碳意识、转变低碳理念、培育低碳行为和建立低碳制度,使低碳文化逐步渗透、影响园区居民的生活行为和消费理念,逐渐形成以低碳生活为荣的社会风尚;构建园区绿色交通网络体系,倡导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加快园区内零碳建筑的建设进程,减少其他空气污染物、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改善建筑内部环境。

3、提升零碳产业园区智慧化能力

加强园区工程管控,从园区宏观项目管理,到单独建筑的细分,将管理颗粒度细化至一条管道,一道门禁;加大园区数字化运力力度,聚合空间内的所有信息数据,结合AI智能分析,打造更精准的资源部署,更高效的调度指挥与决策体系;加强园区智慧物联,结合AI智能分析场景,形成单事件触发、多系统联动的立体安防体系,实现园区智能化系统间的跨系统联动。

4、构建低碳绿色循环产业体系

园区以“产业集聚、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通过退出一批低端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升一批低效企业,集约利用一批低效土地的方式,全力推进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和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产权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的提升,实行绿色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大力推广无碳、减碳、去碳等低碳技术,从生产源头减少碳排放。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合理延伸园区相关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发展产业横向联接与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模式。

5、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建设新能源建筑集成研究中心,推进低碳研究。一方面,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碳捕获、石油和储存技术(CCUS)价值链,适时发展林业碳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弹回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和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和交流,重点解决印染行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关键设备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减少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碳排放。

6、建立零碳产业园区考核机制

确立匹配园区产业发展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构建合理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机制,出台专项督查考核办法,将各项节能低碳管理的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常态化开展零碳产业园区阶段考核评估和动态管理,以目标倒逼过程,以责任倒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