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自贸区背景下政府区域创新建议
发布时间:2018-01-05 浏览量:555
  2017年4月1日,第三批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在辽宁、浙江、河南等5省市挂牌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仅是国家划一块地,然后给予这一地区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其本质是“用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的改革”,其核心就在于区域创新作用、区域引领作用和区域辐射作用,对于区域发展的助推力将不可估量。

 
  根据我国自贸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自贸区背景下政府区域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11个自由贸易区,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在自贸区的建设上还有很多不足,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在向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实现国内生产消费与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需要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因此,我国更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勇于面对国际经济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加快国际化进程,推动国际贸易体系朝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二)继续加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各级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将以往的管理为主的办事模式转变为服务为主的模式,政府在这方面“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第一,要明确“三个清单”制度;第二,政府部门要努力减少内部运转,优化行政权力运行,做好行政权力“放”和“管”;第三,监管清单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按照“依法监管、权责一致、动态监管、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防止监管上缺位、失位甚至是选择性监管。
 
  (三)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这类硬环境,同样还有制度等软环境。政府另一个重要职能是营造创新环境,为其它主体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创新环境,促使创新主体在该环境内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力,同时要在各个创新主体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各个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自贸区红利,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促进本地区创新活动的一系列扶持科技创新的法规、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促使产业集群而不是形式上的产业集聚
 
  我国目前许多开发区的致命弱点是缺乏相关支持性产业的集聚,大多数开发区依靠税收优惠、低成本人力引进外资,跨国公司建立的企业也大多是一些加工车间,一个开发区在一个小小的地盘上拥有许多互无关联的涉及多种产业的企业,其配套产品依赖于外部供应,开发区内企业之间不仅缺乏产品链中物质上的联系,而且更缺乏文化的根植性,这种产业集聚是很难形成区域创新能力的。另外,产业集群要避免复制群居链。一些跨国公司在一个大企业迁入之后,其上下游相关的企业也相继迁入,以维持原来的生产联系。一旦人工、土地成本上升,必然向其它地方转移。因此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型企业进驻自贸区(产业集聚区),可以给予更多优惠条件,以避免以上现象发生。
 
  (五)调动其它主体创新积极性
 
  在所有区域创新主体中,直接创新主体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起支撑作用的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其中,企业是最富活力的直接参与者,处于区域创新体系网络的核心位置;高校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引领者,还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承担者,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高校和科研机构虽然也参与创新,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创新成果主要通过企业进行转化完成;中介机构和地方政府主要是为企业等直接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条件。
 
  区域创新重在自主研发,应发挥某些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和雄厚的科研实力,逐步由技术引进变为自主研发。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导向,制定激励型、引导型、保护型、协调型政策,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积极投入创新活动中,同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促进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些政策包括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网络、培育技术创新动态联盟、完善中介及技术支撑体系、强化创新机制等。
 
  (六)完善自贸区法律制度建设
 
  健全自贸区法律制度,必须要完善贸易法律制度,完善和保护投资法律制度;结合我国自贸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金融机构准入法规;进一步完善税收和关税制度;完善法律监管制度,不能主动干预,但同时也不能放松监管。
 
  (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应特别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进步的法规建设,不但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更应该进一步完善和管理好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制度。从激励企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风险资本、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进行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八)释放民营经济活力并培养企业家精神
 
  应加快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创新和政策创新,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家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能洞悉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为此作出战略性安排,抓住企业发展机遇,有效配置企业资源,对企业自身生存发展以及创新能力有着重大影响。企业家精神通过领导力、感召力和创新精神的发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对创新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与聚集的内在精神支柱,企业家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