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经典案例
首都机场无线远程应急医疗救助指挥系统可行性方案
发布时间:2015-05-01 浏览量:1159

背景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等突发性疾病的发生率,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因此对120急救系统  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怎样以高科技手段提高120急救系统的救护能力,形成一整套更为高效安全实的急救网络系统,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

(一)行业迫切需求

1、医疗急救体系是社会应急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是院前急救的核心。

2、发展趋势:医疗急救体系以急救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救治的一体化模式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3、面临挑战:随着省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各地对外交往,外商投资增加,国外人员将大幅增长,国民及境外投资者均要求社会提供标准和效率更高的专业化医疗急救服务。

4、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急症疾病谱的变化。

5、急诊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急诊医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包括急救医疗、护理人员的不足。

6、国际互接轨  随着中心城市不断向国际化都市发展,将承办更多全国性、世界性的大型经贸、文化活动和国际体育赛事。

(二)卫生部加强120建设要求

卫生部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广东省卫生厅响应后也推出了建设方案其中关于紧急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对各地市医疗救护单位提出要求省市紧急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建设。

方案

基于以上问题,可利用中国电信无线通讯网络建立院前-院内快捷通道的模式和流程,提出了规范的院前-院内抢救流程和绿色通道计划,改进和缩短确定性抢救的时间,加强了紧急医学救援院前-院内的衔接。

1、现场医务人员在对患者采取必要抢救措施后,可使用配备的中国电信GOTA智能终端利用现场急救信息系统APP客户端登陆快速输入患者简单资料及病情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送至急救调度指挥监控中心和接诊医院,中心急救专家和接诊医院医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可获取患者基本资料及病情,提前做好紧急救治准备,制定患者处置方案并准备抢救设备材料,缩短了现场急救——急救转运之间的衔接时间,缩短了随车医护人员开展有效救治的时间。

2、急救转运信息系统:在救护车上随车医护人员利用车载无线移动监护设备完成对患者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血压、血氧、心电图、脑电图、呼吸、体温等参数,车载无线移动监护仪最多可同时完成8路连续监测数据(如心电图)和8路间断监测数据(如血压)的实时传输,利用3G、4G网络进行图像和信号数据稳定传输。

首都机场无线远程应急医疗救助指挥系统可行性方案

3、利用车载信息系统点选式录入工具完成患者病情、伤情、处置方法和用药的录入及危重级别评价,辅助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病情和伤情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指导救治,以上信息将实时地上传,在急救全程各环节实现共享。

4、利用系统内置的医院分级筛选系统,随车医护人员可自行选择或按照急救调度中心指令,以“就近最优”原则确定转运的目标医院。

5、对于复杂伤情和病情,随车医护人员还可参考系统附带的急救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展有效的自我指导、组织救治。

6、医院急救信息系统医生站将自动提示接诊患者闪动报警,提示急诊科医生尽快查看急救患者病情和实时的生命体征数据与波形,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模式。

意义

无线远程应急指挥医疗救助系统,利用中国电信3G、4G网络同时提供中国北斗卫星追踪功能、实时视频图像和医疗专用数据信息完全统一。满足专家、医疗资源共享及时救助的需求,实现移动医院的理念,充分调动整合政府各界医疗资源,做到及时、正确、直观地了解病情,处理病患,大大减少病患的痛苦,把垂危的病患抢救过来,把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还能大大缩短治愈时间。抢救宝贵的生命,得到社会的高度赞誉,树立政府高效为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