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市)政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充分发挥其调控手段,积极配置发展资源,不仅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抢夺市场资源,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地方就业增加。强县扩权”这一政策赋予了县(市)更多的经济发展的权利,一些经济发达县(市)更是充分利用县(市)发展权,纷纷设立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通过税收优惠、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等系列举措进行全面的招商引资。有的开发区创造了现代经济神话和财富典范,还有则东施效颦、盲目引进而深陷泥沼、转型困难、前功尽弃。对于招商引资成功案例不再累述,仅对某些失败案例进行分析,以免重蹈覆辙,悲剧再次上演。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是短视,只注重当前的经济效益,没有立足区域经济和未来发展趋势。比如湖北某市引进某大型化工项目,过去几年以及眼下尚且红火,但科技含量不高,污染强不符合生态发展,未来几年淘汰可能性大;而且从区域范围来看,此行业不具备垄断性,同类同质厂家多,恶性竞争,并不具备长足发展优势。在该项目引进之后,后续资金短缺,很难吸引投资,生产面临困难。
二是一味求新,崇洋媚外,没有考虑国内市场需求,引进国外的技术产品并不符合中国消费群体习惯。比如杭州某区国有企业为了扩大汽车市场而与有着国外丰富皮卡市场资源的民企合作,一度成为国企和民企创新合作的典范。然而,皮卡前面像轿车,后面带货箱的客货两用汽车,虽然在美国是非常实用和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是美国现代牛仔文化的象征,深受美国人的热爱,但中国消费者却并不青睐。该企业生产的皮卡除了少部分出口国外,中国的市场始终难以打开,产量上不去,合作最后只能黯然收场,以民企退出告终。
三是一味追求政绩,大干快上,引进产能过剩、产品过时的企业。这类情况多发生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劣势导致很难引进500强优秀企业入驻,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缺乏全球视野,对世界前沿技术、高科技产品认识不足,在落后地区认为先进的技术产品,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淘汰。比如西部某市举全力引进大型石油裂解工程项目,结果由于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以及国际市场需求下滑而被迫停产,而此时,国际国内市场同类产品已经逐渐被其它生态环保产品所替代。
四是一味求大,忽视了配套小企业。 在政府招商和企业发展方面,温州商会建议‘’招大引小‘’,在引进一家大企业的同时,也要引进一些配套小企业,完善企业生态链。比如引进一家制鞋厂,同时预留些土地空间及政策优惠给相关小企业,比如生产鞋带、鞋钉、鞋面料、鞋垫等厂家,既方便企业原材料获取、节省成本,又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阵容,稳固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