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发展热电联产面临的压力与改进方向
发布时间:2021-11-18 浏览量:1349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q_70,c_zoom,w_640_images_20190214_2d3772667efa431bab06bcf079a74da6.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由于热电联产是一个流程实现电能和热能同时生产的先进能源利用形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供热质量、便于综合利用、改善城市形象、减少安全事故等优点,使能量得到梯级利用,减少能源损失,能量总利用率可以达到80%以上,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得到大力提倡。

今年10月,“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清洁环保等优势,是为城市和工业园区提供热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解决我国城市和工业园区存在的供热热源结构不合理、热电供需矛盾突出、供热热源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高效利用能源、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热电联产是未来发展趋势。

然而,目前热电联产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影响对热电联产发展十分巨大,投资风险明显。热电联产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家在政策、法规及激励措施方面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或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法规和条例鼓励发展热电联产,显著地提升了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热电联产项目都有哪些风险?,韩非子鱼]但我国是一个以煤炭发电为主的国家,天然气资源匮乏,成本高昂,随着环保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大批煤电企业将面临“煤改气”,可预见未来面临巨大资金投入压力。此外,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收入存在滞后和下降的问题,政策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变化,企业面临诸多未知因素,投资不确定性较高。热电联产相关政策本身还不够完备,尤其落后地区产业政策滞后,实际发展情况和管理水平又与发达地区存在差异,则政策助推作用存在落空的情况。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将对热电联产项目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当国民经济发展较慢时,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电力、热力需求也相对较低,用电和用热负荷不足将直接影响到热电联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盈利能力,那么热电联产项目将失去市场热情。此外,西部地区产业园区普遍存在位置分散、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园区和居住区对电力、热力需求分散,热电联产设备投入往往得不到相应产出,发展热电联产阻力较大。

再者,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将为热电联产项目带来压力。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煤炭和生物质燃料消耗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比重分别为80.65%、76.47%、75.22%及74.46%,因此煤炭和生物质燃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综合毛利率的影响较大。另外,与原料相关的运输费、港杂费、装卸费等价格波动也将影响热电联产项目的经营压力。

此外,热电产品定价欠合理,使得热电联产企业经营管理难以符合实际[ 北方地区煤电热电联产陷入亏损?赵紫原]。以辽宁为例,目前各热电厂普遍采用《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计算方法DB21/1621-2008》的行业标准进行电力和热力成本核算。据此,单位供电煤耗随供热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单位供热煤耗却保持不变。由此计算出的“供热比”脱离实际,扭曲了两种产品的成本计算结果。成本核算数据是国家核定上网电价和城市高温水价格的基础数据,电厂用现行办法核算成本,错误引导了政府对热电产品的定价。

部分地区,还存在管理混乱问题。如假“供热机组”享受着热电机组的待遇;为单纯上马项目而搞规划,未做联产与分产的方案比较;规划中的热电厂的发、供电煤耗计算有意降低,而年设备利用小时主观上使劲抬高,年供电量与供热量计算偏大、理想化,投产后则达不到规划值。

总的来说,目前热电联产从认知层面和执行层面,都尚未成熟,社会接受程度、政策执行力度以及操作管理水平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完善提升的方向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各级政府对热电联产科学系统的认知。目前管理混乱、留于形式以及政策不配套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个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热电联产认识不够全面造成的。热电联产在实际落地中往往存在各种矛盾和压力,地方政府一方面应深入学习上级政策,另一方面应对热电联产技术和管理原理有系统认识,从而能够深刻把握各地情况,积极与上级部门以及各实施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制定科学、落地性强的引导管理政策。

2、深化完善各地区各部门政策。受气候、地理条件、用电量、原料、运输管理费用等因素影响,各地区供电供热能力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应基于中央政策,围绕各地具体情况再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政策,真正推动各地方热电联产发展。

3、优化技术与管理模式。根据各地实际条件,制定符合当地发展条件的热电联产规划方案,完善热电联产核算方式,细化投资与成本回收方案。切忌照搬一套规划和核算标准,应委托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投资运营咨询单位针对当地条件制定投资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