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医药产业依“港”而兴 浙江临江高新区驶向千亿蓝海
发布时间:2022-08-24 浏览量:1541

截至今年7月,浙江临江高新区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500余家,全球十大医药企业中已经有7家在此落户投资,引育生物医药高端人才超500名,其中院士超10位。2021年全区生命健康产业营收473亿元,约占杭州市的50%。
  “mRNA分子经过设计,可编码成任意蛋白质,用于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医学所研发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体分子,实现了mRNA分子的精准与高效递送。”8月上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医学所)所长谭蔚泓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令人期待的是,针对这一技术成果,中科院医学所正与浙江海昶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谋划共建创新核酸药物研发中心,进行产业化合作。
  近年来,浙江杭州临江高新区(以下简称临江高新区)以杭州医药港为基础,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数字医疗等领域,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构建生命健康产业“全链式布局+集群式发展”发展格局。
  2019年4月,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临江高新区)合并成立杭州钱塘新区,继续保留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高新区、浙江杭州综合保税区等3块国家级牌子。2020年4月,杭州市政府批复同意临江高新区管理范围覆盖至整个杭州钱塘新区全域。2021年4月,杭州市钱塘区正式成立,实现“区政合一”。
  截至今年7月,临江高新区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500余家,全球十大医药企业中已经有7家在此落户投资,引育生物医药高端人才超500名,其中院士超10位。2021年全区生命健康产业营收473亿元,约占杭州市的50%。
  壮大产业集群 招引项目有的放矢
  7月16日,计划投资13亿元的浙江东富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命科学产业化基地项目开工,旨在构建细胞与基因疗法(CGT)制药设备、仪器和耗材的一体化产业生态。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工业总产值可达18.5亿元,将为钱塘生物医药企业打通前端供应链提供有效助力,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块状经济起步,逐步进入工业园区发展阶段,到如今杭州钱塘新区设立后,依托杭州医药港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临江高新区逐步构建起“51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聚焦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
  2020年4月,临江高新区高端生物医药平台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聚力“产业链+集群式”精准发展。临江高新区经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对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在高新区培育有根植性的“链主型”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能级,助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率先进军千亿规模。
  总投资2.1亿元的莫斯莱特(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共实验动物平台项目落地、总投资4.5亿元的浙江药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落地、来自鼐济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11个亿元项目签约落地……仅2022年上半年,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已在临江高新区扎根。
  今年以来,临江高新区已有上市及重点拟上市企业19家,凌科药业(杭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共15个创新药物获批临床试验,临床批件数同比增幅明显。
  围绕生命健康产业链,临江高新区着重招大引强,关注上市、拟上市企业等龙头企业的招引,制定项目招引清单。2022年全年,全区预计重点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0个。
  提升创新能级 集聚高端科研平台
  自2019年5月落户临江高新区,中科院医学所已形成卵巢癌、胃癌、分子诊断、mRNA疫苗、胸部肿瘤、核酸适体六大科研方向,建成创新药物与精准治疗中心等10余个研发平台,去年获批国家科研项目30余项。
  “中科院医学所以成果(技术)转让、人才培养、共建研发中心等形式与临江高新区企业开展合作,将最大限度利用好人才、智力与平台资源,提升当地生物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加速发展。”谭蔚泓表示。
  同样成立于2019年的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则着力打造创新药物智能设计、合成、筛选评价以及智能制造一体化创新药物核心研发体系,并面向临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截至今年5月,该研究院布局在研1类原创新药研发项目近20项,其中6项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今年的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着力纵深推进‘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临江高新区经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生物医药领域,高新区通过完善创新链,加速集聚名院名校名所资源优势,创新成果产出成效显著。
  2021年1月至10月,临江高新区共有17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14个仿制药启动生物等效性试验;获批医疗器械216项,较2020年增长66%。
  改革释放活力 激励成果转化应用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一款新药从靶点发现至上市销售,历经10年攻关并不鲜见。瞄准这一痛点,临江高新区通过数字化改革,助力企业协同创新,从而压缩研发周期与成本。
  作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首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大脑构建了包含全国484万家医药企业信息的行业数据仓,并在此基础上对临江高新区12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全息画像,已上线数字化应用32个,集成解决方案10个。
  “生物医药产业大脑围绕政府需求构建了双链安全监测等4个应用场景,围绕企业需求建设推广医疗器械注册检验、研发物料集采等7个板块,解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临江高新区经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医药产业大脑自今年4月在高新区推广以来,2个多月内企业注册用户达1600余个,平台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万人次,基本实现目标企业的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及上市培育服务方面,临江高新区也积极进行改革试点。
  去年12月,由临江高新区与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联合打造的浙江生物医药板正式列入证监会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1个多月内,临江高新区24家企业在入板后均获得专业机构投资,累计投资额50亿元。
  临江高新区编制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提出要规划“一核三区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建立覆盖产业全链条的空间支撑体系,明确涵盖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数字医疗、产业链配套服务业、医美及大健康五大领域的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一核”即医药港小镇板块,将着力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企业,打造全球一流的生物医药技术策源中心和研发创新高地。“三区”则分别承接国内先进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落地、疫苗生产及高端原料药生产的功能,以及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探索新药保税研发新模式。
  “兼备高新区、保税区的独特优势,临江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双轮驱动,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将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成区域发展的‘金名片’。”临江高新区经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