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山西省城镇发展“十四五”规划来了
发布时间:2022-11-24 浏览量:1428

“十四五”期间,全力助推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建设舒适宜居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市……11月21日,从山西省住建厅传来消息,该厅近日出台《山西省城镇发展“十四五”规划》,届时,省会太原综合功能大幅提升,协领全省快速发展;晋中、忻州、阳泉、吕梁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大同、朔州、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等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带动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增长极。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城镇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型,城镇功能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安全韧性得以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镇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城镇高质量发展态势呈现。

  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建设?

  “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全力助推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积极支持太原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创新活力,推动省会能级跃升;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唐风晋韵、锦绣太原”文化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厚植生态本底,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打造汾河生态水脉,建设东西两山生态屏障,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塑造特色风貌,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全力助推“一群两区”发展。以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带动晋中、忻州、阳泉、吕梁协同发展,助推中部城市群布局整体优化,构建一体两翼、南北呼应的发展格局。支持晋中发挥山西大学城、国家农高区优势,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忻州南融东进,实现与太原和雄安新区相向发展,打造开放发展前沿城市;阳泉资源转型城市绿色转型,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打造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市域样板;吕梁推动平川与山区、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均衡发展,打造离柳中方、交汾文孝城镇组群,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支点等。

  舒适宜居城市如何建设?

  “十四五”时期,山西省将以建设舒适宜居、绿色生态、安全韧性、创新智慧和特色人文城市为目标,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

  转变开发建设方式。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防止大拆大建。鼓励功能混合和用途兼容,推行混合用地类型,采用疏解、腾挪、置换、租赁等方式,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

  建设舒适宜居城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以太原、大同市为重点,坚持小户型、低租金,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家庭多层次住房需求。以完整居住社区构建为目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五年攻坚行动,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品质。精准把握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严格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抓好棚改项目竣工交付,让群众住得放心、舒心和暖心。

  加快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坚持试点先行,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群体,配置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场所、托儿所及儿童游乐区等养老、托幼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打造全龄友好社区。

  绿色生态城市如何建设?

  依托城市自然山水格局,构建“双碳”目标下的城市蓝绿空间结构。建设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串联河道、湿地等城市水系,加强城市内部水系、绿地同外围河湖、森林、耕地相连通,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将郊野景观趣味化、多元化、特色化,高品质建设连续贯通的生态廊带。

  构建结构完整、级配合理、均好分布、功能完善的绿地系统;加强郊野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建设,形成大中小级配合理、特色鲜明、均衡共享的城市公园体系;尊重自然地形,修复原生态植被,丰富植物种类,建设各具特色、层次丰富、四季有景的公园景观。

  建设慢行绿道体系。依托黄河、太行、长城、晋商茶道等文化线路和旅游公路,建设由省、市两级绿道构成的区域绿道网络,因地制宜加强绿道沿线绿化,完善标识、休憩、公厕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合理配备服务驿站。按照“区域留绿道、城郊串绿道、老城连绿道、新区建绿道”的思路,将区域绿道与城市广场绿地、大型公园、社区公共绿地、口袋公园等串联成网,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形成级配合理、网状贯通的城市绿道网络,鼓励绿色出行。

  安全韧性城市如何建设?

  完善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三大体系,实现各体系间顺畅衔接。整治一批老旧街巷,修补破损路面,清除道路障碍,完善道路功能,精细化打造完整街道。开展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强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新型交通方式管理。

  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及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摸清底数,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更新修复老旧破损管网,提升污水收集效能;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健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攻坚行动,基本完成城市排水合流制管网改造。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措施,提高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

  推进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城市基本实现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应处尽处、厨余垃圾分出率和处理水平稳步提升,其他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