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黄永刚:全产业链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3-05-19 浏览量:641

  核心观点: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形成的创新模式,是实现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需要围绕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进行产业布局,积极构建“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推动建设智能建造完整产业体系。

  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推动其向智能建造的时代发展,展望智能建造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智能建造全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在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产业体系、打造示范项目、培育优势企业、创新产品技术和建设人才梯队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着力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链激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积极构建“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推动建设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建设各有侧重的产业园区,吸引智能建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有效强化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协同工作,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协同融通发展。聚焦CIM平台扩展、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和建筑产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建造创新综合体,聚集研发、设计、智造、供应、展览、交易、培训、服务等企业,重点打造以建筑科技创新、智能建造产业为主体,涵盖研发、设计、智能装备、建筑机器人等科技产业的科创平台和建筑技术交流高地。

1683872034778955.png

图 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二、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

  智能建造体系基于以“三化”“三算”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面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工程软件、面向智能工地的工程物联网、面向人机共融的智能化工程机械、面向智能决策的工程大数据等领域技术,支持工程建造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协同和产业转型。

  当前,我国工程物联网的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国、日本、德国的传感器品类已经超过20000种,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传感器市场,且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的发展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增长态势。我国90%的中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除传感器外,现场柔性组网、工程数字孪生模型迭代等技术均亟待发展。

  三、智能建造发展的不利因素及风险障碍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建造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一系列成果。但是,面对国内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对照全球发达国家智能建造的发展势态,我国智能建造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1683872265259675.jpg

  资本投入不足。智能建造项目多为软硬件一体项目,项目中涉及大量设备、材料和劳务费用需要企业垫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企业需要不断引入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投入,行业企业在业务拓展、人才引进以及相关研发上面临着较大的限制。

  市场集中度低。智能建造存在大行业、小公司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前十名企业完成总产值合计不足市场规模的5%,导致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限制企业研发投入。此外,行业中的企业往往规模有限且局限于区域性市场,行业的市场份额非常分散。偏小的规模使得企业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以节约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同时,市场的地域性分割也使得资源配置难以优化,不利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标准体系不健全。智能建造相关研发缺少基础数据标准,市场适应性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薄弱,较多依赖在国外企业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缺乏完善的智能建造应用生态,无法形成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集成应用;缺少高端的复合型人才,尚未建立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储备方案。

  总之,智能建造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发展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受到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研发部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涉及多个行业、多个建设主体,需要对工程供应链的不同环节、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企业与产业间合作等进行全方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