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产业生态、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打造产业集群等,加速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完整化,供应链的现代化,价值链的延伸化、增值化、高端化。未来,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多链协同,推动产业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和跨越,完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坚持多元融合促发展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把内蒙古主导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体系。二是推动城乡融合,增进民生福祉。以城市为龙头、中心乡镇为支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为节点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探索“夯实农业、依农兴工、以工促城、以城带乡、‘三产’融合、城乡贯通、全域振兴”发展之路。三是推进产城融合,助力协调发展。按照“以城镇建设为平台,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平台要素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城建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加速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四是推动业态融合,擦亮绿色名片、把文旅融合作为富民强区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发展。五是推进区域融合,提高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京津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区域协同开放、联动发展新空间。
3、坚持多维转型升级
一是特色经济引领。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在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定位,防止重复建设和同质化低端竞争,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分别打造流通贸易型、配套基地型、出口加工型经济特色发展模式。二是绿色经济支撑。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打造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数字经济突破。抢抓数字经济的机遇,立足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优势,全面实施产业链数字化服务项目。让“互联网+农业”充分融合,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四是回乡经济激活。把昔日的“劳务输出”变成了“雁归经济”的热土,走出了一条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经济发展路子。
4、坚持链式集聚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创新招商模式、营造发展环境、打造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导向,以要素协同为桥梁,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以数字化为牵引,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促进产业层次大提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集聚产业集群发展。把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主动力,通过培植龙头领军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提高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
5、释放资源潜力为战略潜能
相比市场主体多元、人才储备丰厚、科研平台众多、创新氛围浓厚、创新资源富集的东部沿海省市,内蒙古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更复杂,外部挑战多元,但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内蒙古又在人力资源、生态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仍有比较优势,并在区域竞争优势的重塑中加速释放战略潜能。一是释放人力资源潜力。成长起来的产业工人队伍、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群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也是强劲的内需空间所在。二是释放生态资源潜力。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双轮驱动”,推进全域旅游,既看“经济脸色”,又重视“自然气色”,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三是释放农业资源潜力。随着人民群众对中高端、多元化、绿色化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等不断被挖掘,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全方位向农村渗透,特别是电商经济下乡势头迅猛,把小农经济与一体化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为特色产业发展持续赋能增效。
6、转换后发优势成为决胜先手棋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这些都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打破“低端锁定”、实现“高位嫁接”、完成“撑杆起跳”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内蒙古能够依托综合优势和后发优势,主动开辟新场景新赛道。一方面,顺应跨界融合、科技引领拓展新兴业态。探索农业、工业、科技、生态、会展、康养、文旅等融合发展,强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抢占关键环,迈向中高端,跑出加速度。立足“文化创意、时尚旅游、高端商务”三大产业,延伸“总部经济、数字创意、泛娱乐产业、夜间经济、都市配套”,推动形成“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深挖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推动跨越转型。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途径,做好“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农业”等大文章,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产业相结合,搭建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平台,培育数字化场景应用领先企业。在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把产业门类优势转化为场景融合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端要素链接优势,以高端要素嵌入助力传统优势领域、卡位新兴场景赛道,形成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
7、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这是一个重大议题,说明我国城市建设,已从单纯的城市竞争时代进入区域协调发展时代。这是个根本的变革。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走深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这一任务的重心在于“转化”,即加快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关注不够,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相同的权益,是内蒙古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矛盾。从全自治区实际来看,需要以提高人口市民化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路径,聚焦农业转移人口需求最迫切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和住房等领域,切实提高政策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切实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为进城农村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提供保障,推动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社会,增强城镇发展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提高城镇“规”“建”“治”水平。一是要强化城镇空间治理,根据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及时守好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好城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镇空间资源的全面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城镇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二是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服务承载能力为重点,坚持城市更新与城市补短板并行,加强城镇“硬件”和“软件”建设,推动城镇功能的均衡与完善,着力提升城镇能级和综合承载力。三是结合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城市、低碳社区建设。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城镇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综合应急体系,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