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北京市实施八大行动布局未来产业,将聚焦六大领域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量:662

  近日,《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通过布局各类新赛道,集聚发展新动能。根据《方案》,北京市将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同时,通过实施原创成果突破行动、中试孵化加速行动等八大行动,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1698828472448603.jpeg

  布局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等领域

  在未来信息方面,《方案》提出,面向未来信息通信和先进计算需求,在海淀、朝阳、石景山、通州、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细分产业。如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围绕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和通用人工智能布局,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物三元融合,助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向智能化、网络化、融合化方向演进。

  在未来健康方面,面向未来生命健康和医疗需求,在海淀、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平谷、密云、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基因技术、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细分产业。以基因技术为例,本市将支持先进基因诊疗技术和药品在患病风险筛查、预防以及靶向治疗等领域开展临床试验和应用推广。开展脑科学与类脑前沿研究,加快类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芯片与系统技术研发。

  在未来制造领域,面向未来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需求,在石景山、房山、顺义、昌平、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类人机器人、智慧出行等细分产业。其中,关于类人机器人,将重点支持机器人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从“仿人”向“类人”演进。

1698828479684035.jpg

  实现氢能在多领域的全场景应用

  在未来能源领域,《方案》指出,将围绕新型能源系统建设需求,在房山、通州、昌平、大兴、怀柔、延庆、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细分产业。例如,加强先进氢能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发,攻关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氢燃料电堆及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推动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液态固态储氢、氢氨燃气轮机等一批前瞻性技术突破,实现氢能在交通、工业、发电、供热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

  在未来材料领域,面向前沿新材料需求,在海淀、房山、顺义、大兴、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产业。其中,将积极发展新型骨科、口腔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修复与材料制造技术,研制出新一代骨植入材料、牙齿修复材料、人造血管和人工心脏系统等。

  在未来空间领域,面向未来太空探索需求,在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比如,在商业航天领域,加快开展捆绑式中大型商业火箭、3D打印火箭、大推力可重复使用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商业载荷返回舱等研发生产,突破火箭垂直回收、载人亚轨道旅行、空间碎片清理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建设若干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

  《方案》指出,还将实施八大行动,即原创成果突破行动、中试孵化加速行动、产业梯度共进行动、创新伙伴协同行动、应用场景建设行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国际交流合作行动,以持续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例如,开展原创成果突破行动,将依托在京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前沿性、交叉性、颠覆性技术原创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开展应用场景建设行动,加大对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全周期场景设计机制,开展应用场景实测和市场验证。强化技术驱动类、业务驱动类、集成应用类等场景建设,支持底层技术跨界示范应用,实现不同场景协同联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积极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d780-iufmpmn0936603.jpg

  通过上述种种举措,《方案》提出,到2030年,要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构建一批应用场景、中试平台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和创新联盟,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主体,不断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若干全球占先的未来产业集群,建成开拓世界科技产业前沿的人才高地,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