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认为是我国银发经济的元年,年初的国务院1号文件吹响了“银发经济”的总动员令,养老业迎来了关系到3亿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发展新机遇。但如何接住这场“泼天富贵”,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服务好每位老年人,是政府、企业及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也是代表委员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建议,加快公立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上门服务开展居家照料,以多样化服务形式和内容解决老人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建议,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价值,共同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用“员工的笑脸”换来“老人的笑脸”。
超大规模老年群体的养老难题
受1963年出生高峰影响,2023年是我国老年人口净增长最多的一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一年增加了1693万,这个数字在2022年为1268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快、趋势猛的特征,同时相关调查还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65~75岁的失能比例非常高,和健康老龄化仍有较大差距,这就带来了养老服务方面的很多挑战。
与老龄化相伴而来的是高龄人口的增加。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这20年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绝对数量增加了两倍,“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末该年龄段的老年人达到3580万。高龄化的特征使得失能半失能风险水平大幅增加,这为老年照护体系带来了较大压力。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预计2035年前后,全国老年人将突破4亿人,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人左右,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的现实,我国现在和未来要解决的是超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问题。
我国推行的是“9073”(或“9064”)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从全国调查的数据来看,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很多需求,比如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现实中老年人的这些需求很难被满足。以北京为例,北京现在有414万户籍老龄人口,这些老年人中99%都是居家的,对于这些老人,尤其是失能失智的高龄老人来说,最贴身的刚需就是养老护理员,而养老护理员却非常短缺,有专业知识的更加短缺。
老年人面临的另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是,我国老年人群膳食不合理、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实施老年营养改善行动推进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的提案》指出,根据我国营养监测数据,在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比例为16%(独居人群中,其营养不良比例可达40%以上)。与无营养风险老年人相比,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人死亡率高一倍、感染并发症的风险高两倍。老年人营养问题使医疗和照护负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民盟中央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兼职营养师制度。开展老年健康餐厅(健康食堂)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针对不同人群(慢病、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群)设立定制化菜谱,提供营养指导等营养服务,逐步形成老年人群健康服务的长期跟踪与效果评估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翠迎的研究显示,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存着着“散”“乱”“弱”的特点,各类设施资源和服务还处于碎片化状态,居家、社区及机构三大养老服务方式协调发展不够。服务支付体系未成型,基本医疗保险、长护险、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等细碎,未能整合,不能发挥综合效应。医养护专业人员不足,服务能力弱,普惠服务难以普享等。
针对我国养老事业存在的这些急难愁盼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今年的1号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推出发展银发经济的26项举措。其中,意见提出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具体包括扩大老年助餐服务、拓展居家助老服务、发展社区便民服务、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完善养老照护服务、丰富老年文体服务、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等七项举措,以期更好地满足3亿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银发经济将是未来的主流产业
意见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这些举措将推动我国养老产业走向快车道。
人口新常态对民生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影响,是一个公共政策领域问题,应该体现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之中。
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一项旨在提振宏观经济的短期措施。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时代这一事实,使得银发经济成为未来的主流产业领域。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武建力近日表示,从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来看,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1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就已经达到了10万亿的规模,并且还在持续高速增长,根据研究测算,中国养老产业有望于2027年突破20万亿,年复合增长达到15%以上。
武建力认为,养老产业成长性强、天花板高、行业覆盖面广,从上游的医疗设备器械、食品药品等制造行业,到下游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等服务型行业,还包括机器人、智慧康养等新模式,业态丰富、空间广阔,为资产所有者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对第一财经表示,最近十年来,进军银发经济的企业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从目前已经入场并找到适宜发展路径的企业来说,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成长性,但银发经济有自身的特点,是一种慢经济和复合型经济,是需要投入感情的体验经济,而且因为银发经济刚刚起步,也没有特别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稳操胜券的商业逻辑,这就更要求入场企业不仅把握银发经济的新特征,还要有创新的精神,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