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解读
文旅产业已出现断崖式下滑,行业整体收入惨淡。文旅是一个淡旺季特别明显的行业,同时对疫情的敏感度极高。春节期间本应属于旅游行业旺季,但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内各大景区、主题乐园、博物馆等应相关要求全部关闭,春节期间推出众多的文化展览活动也全部取消,可以说行业基本处于全部停业的状态。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次,实现旅游收入5319亿元。按照同比增加的原则,2020年春节期间的旅游收入应该是高于去年的5319亿,说明此次疫情的出现,至少对旅游产业造成约5000亿损失,很多企业出现瞬间的运营休克和业绩归零的极严重后果。
我国不同地域损失差距较大。因气候原因,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1-3月份属于旅游淡季,不少景区和娱乐项目都处于关闭状态,所受疫情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南方地区,如广东、海南、福建等地,1-3月正值旅游旺季,旅游产业所占经济比重又非常大,所受损失更大。目前政府已出台多项举措,强化财政金融扶持,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复苏。
例如,2019年同时期全省接待游客1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8亿元。而2020年“五一”假期,海南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33.54万人次,同比下降19.1%;实现旅游总收入9.94亿元,同比下降44.8%。
多数中小企业因现金流短缺面临倒闭。从2020年中国文旅企业因疫情而导致现金流维持时间来看,我国31.3%的文旅企业表示,因疫情而导致现金流维持时间约为1-2个月,23.6的%文旅企业表示只能维持1个月以内,而能维持3-6个月、6-12个月的文旅企业分别占28.5%、16.7%,仅有6.3%文旅企业能维持1年以上。
二、发展趋势
五一小长假成为疫情后第一波小高峰。由于疫情影响,今年1-4月全国经济持续陷入低迷,旅游业更是受到重创,急需回暖。在此前提下,今年“五一”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截至5月6日20时,共有24个省份公布“五一”假期旅游数据,3省份旅游收入超百亿。从公布旅游数据的24个省份中,江西、湖南、广东3省份,“五一”旅游总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其中,江西以153.83亿元位列第一,湖南140.99亿元紧随其后,广东103.6亿元排名第三。在此期间,没有因为旅游活动而发生疫情传播和扩散,没有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市场总体表现为安全、平稳、有序、绿色、文明,旅游市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
国外长途旅行短期内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确诊病例数字仍然在持续攀升,在这部分情况仍不明朗的当下,加之海外旅游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周期,必然会导致今年有海外旅行计划的消费者变得异常谨慎。此外,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企业都面临者生死存亡的危机,员工的工资也必然会受到影响,绝大部分民众会砍掉非刚性的消费需求,减少国际长途旅行。
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圈山圈水收门票,人山人海吃红利”的传统发展模式早已被淘汰,以面向服务品质新需求、培育科技文创新动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战略正在加速推进。应重视内容和场景建设,通过IP打造和长效运营,推动智慧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与在线化大数据营销方式加速成型。因此,后疫情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带着土地、资金、流量、IP的跨界玩家进入到文旅行业千万不要吃惊,这是倒逼行业变革创新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行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整体上看,疫后创新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足够重视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新的消费方式来求变化、求创新,才能恢复旅游消费者信心,期待旅游产业终将有“报复性反弹”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