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基本在于保持疑问。怀疑这个结论是不是最佳的结论。这样一来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大前研一(原麦肯锡日本支社长)
1、“从零开始”——有时需要完全推翻目前的情况
即一种从根源上做否定假设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意义在于探究问题本质,从根源上解决矛盾,而非只浮在问题表面。举一个例子,一家企业连续多年出现赤字,找不到挽回方法,该如何解决呢?如果就问题而讨论问题,就是直接讨论怎么办。然而,问题的根本往往不在于“如何减少赤字”,而是这项事业本身“是否有继续存在的价值”。掌握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根源,避免徒劳一场。
2、多换几个视角,分析最佳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不要局限于个人视角和惯性去看待问题,而应从自己、对方、第三方视角多角度审视问题,试图搞清楚别人的出发点,别人的思路,从多个角度搜集和掌握事实,摸清不同视角下的思路和逻辑。这样有助于我们找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提出最有价值的策略。
3、批判地思考
这样的思考方式除了逻辑推论外,也是不断诘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吗?不是这样又是怎样?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思考更加深入、理性、全面,一步步接近问题本质。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当得知某条资讯或产生某些观点时,应首先判断是不是这样,这比马上思考如何应对重要得多。这样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避免惯性思维,找到逻辑漏洞,筛选出真正有效的结论。这种思考方法往往和“从零开始”的思考方式常常交叉使用。
4、预判思维——事实、解释、解决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基本方法就是通过捕捉到的客观事实,根据知识和经验做出合理解释、推论,进而提出解决办法、备案。比如看到乌云这个事实,我们应当推断可能下雨,再提出解决办法——带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思考方式,看似很简单,但可引申到非常丰富的方面。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执行一项计划时,这一步工作必不可少的。
5、收集情报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收集情报的目的。首先搞清楚最重要的problem或project是什么。第二步,海量调查。比如先买上几十本相关书籍,只看目录和重点章节前几页,只留下有用的几本书。即海量浏览,只保留有用的资料。不要只依赖网络调查,网络上都是公开情报,并且夹杂很多加工者主观意见,信息真实性有待拷问。其实更多时候,网络查询不是为了论证某些问题,或者直接找到答案,而是为了掌握应该调查哪些内容。另外,网络信息一定要尽可能找到最新数据。第三步是去现场。掌握了大量资讯以后,就可以建立假设,去现场是验证假设的最有效手段。现场往往会得到很多文献以外的重要信息,甚至能够直接解答海量调查阶段产生的疑问。
6、逻辑树方法
当我们实际解决问题时,要素会变得越发复杂起来,使我们难以把握整体情况,也很难判断事件的轻重缓急。麦肯锡提出“逻辑树”的思考方法,将问题进行分解和分类。其实在《简单的逻辑学》([美]D·Q·麦克伦尼著)一书中,作者也提到过,逻辑思维很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分类。这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手段。麦肯锡提出使用“逻辑树”方法的意义在于,利用逻辑树对假设和各种idea进行分类,然后按照逻辑树给出的条里依次论证。事实上这样的方法存在弊端,即主观性和随机性太强。事实上逻辑树这种思维方法本身更具价值,它能帮助我们将杂乱的信息梳理得有条里,能从逻辑树上看清问题主次、相互间从属关系、因果关系,让繁杂的信息变得更清晰。
7、“重视”成果
我们应时常拷问自己,我们的工作是否为客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劳动,对整个项目组的成果做出了多少贡献?专注提高工作品质,找到管理时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8、分清“重视效率”还是“重视思考”
我们必须清楚,什么工作应该重视效率,什么工作应该花时间探求本质。所谓“应该追求效率”的工作是那些即使花费时间也毫无意义的工作,越快完成越好。这类工作应重点解决行动中的阻碍,让所有要素配合你更顺畅地完成工作。而“重视思考”的工作则不要吝啬花费时间,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是否想到了好的创意才是最重要的。
9、建立“紧急度”和“重要度”模型
绝大多数人都有必须处理的工作。此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模型去判断和安排我们的工作任务,这样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重点、更有价值。
以上9条思维方式主要根据《麦肯锡工作方法》([日]大岛祥誉著)一书总结整理而成,部分内容经由本人解读后有一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