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当前绿色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10-13 浏览量:1983

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行各业也开始引入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国内企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不容小觑,同时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使经济与环境得到和谐发展,推动供应链绿色改革是必然趋势。

src=http___tencentjiaju.img-cn-beijing.aliyuncs.com_ueditor_20190919_h550w341-5d82e23a3ae78.jpg&refer=http___tencentjiaju.img-cn-beijing.aliyuncs.jpg

一、绿色供应链概述

传统供应链是绿色供应链的根基,从整体来看,传统供应链是一条单向的链条,绿色供应链在传统供应链的一些环节提出了环境要求,增加了回收利用问题,形成一条闭合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比传统供应链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的危害会降低到最小。

二、发展绿色供应链现存问题

由于当前社会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在取得重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综合研究表明,我国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85%,资源环境能力快要接近极限。

当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对如绿色供应链的认识还停留在低层面。比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只关注供应链末端的环境治理工作,并不能够从根源层面推动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涉及到多主体、多环节,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协同能力。除此之外,绿色供应链模式要求每个环节都要“绿色化”,要求企业进行创新,将原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施创新成本较高。

此次新冠疫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供应链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各种经济复苏措施为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带来了资金、技术和资源,为其绿色化奠定了基础。借助疫情后经济复苏和产业链重构的机会,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是当前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三、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采取措施

(一)政府层面

1.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出面发布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引导。相关政策不仅起到引导作用,还可以规范企业的行为。政府需要针对供应链具体环节制定相关政策,比如要求在产品初级阶段就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在产品生产环节提出硬性规定,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罚款、行政处罚等做法,借此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2. 政府对供应链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来提高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针对家电、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推出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投入成本,加快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对进行绿色改造的工厂提供绿色认证,具有绿色认证的工厂可以获取国家的资金补贴,借助激励效应的向上传递,可以带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绿色供应链的建设。

3. 政府通过绿色采购推动供应链发展

政府可以从绿色采购入手,加快供应链企业绿色转型,带动企业积极实行绿色采购,并且形成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采购要比企业采购更加成熟,规模也更大,实施绿色采购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绿色生产。

(二)企业层面做法

1. 创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搭建信息平台,为绿色供应链的生产运作提供信息上的支持,让整个供应链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保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处于监管之下,保证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

2. 实现供应链企业绿色物流

供应链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可以大幅度减少废物的产生,又可以降低成本。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业务量超过630亿件,消耗了大量的纸箱、塑料袋、胶带等包装物,造成了环境污染。企业可以在满足运输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物并且选择可重复、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绿色物流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末端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是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可以建立废弃物回收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消费者层面

1. 消费者要加强绿色消费理念

作为消费者,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对于各种包装纸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回收。消费者应该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消费会带动生产供给,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去购买绿色产品,势必会带动更多的企业去打造绿色供应链。

2. 消费者加强监督

消费者还要多多关注绿色供应链,增强自身环保意识,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促使企业转型。消费者对于非绿色企业可以进行举报从而引起政府对企业的查处和罚款,促使其向绿色企业进行转变。每一名消费者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一些企业的不良行为有权利进行监督和举报,对于破环环境的企业要进行严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