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布局趋势,以创新为驱动,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是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方针。
为保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制定“1+N”政策体系。其中,N的政策体系包括37项实施方案,涉及能源转型、节能发展、循环经济、绿色消费、工业、交通等重点行业,以及价格税收、金融、统计考核、科技支撑等重点领域。
从根本上来说,绿色转型就是技术转型。用低碳或零碳的绿色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是绿色转型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1年是我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后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2021年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动力,去年提出的一系列电力市场改革措施,包括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政策号召,进一步释放了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将会格外突出。
通过创新,绿色新产品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发挥着减碳等作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说,比如新能源智能汽车舒适程度高,自动驾驶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已接近20%,超过预期。“绿色创新加快了能源等高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除了减碳外,还带来了很多新动能。”。在未来,我国将面临全面电动化的转型,这意味着相关的基础设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保障用电需求的规划和产业链发展将是下一步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方面,今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落实碳排放、碳强度政策要求,先立后破,坚持稳中求进。日前,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也表示人民银行自2021年以来加大了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制定力度,明确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和项目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范围。与此同时,绿色金融项目注重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的项目。以气候变化领域为例,绿色金融支持的一些典型项目为清洁能源、电动车,以及这些产业核心项目的投入品,比如电池等。但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下,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因为绿色金融目录中并没有完全容纳转型类经济活动。一些属于“两高一剩”行业的企业,不管能否转型,其授信都被压降,即使这些企业有转型意愿以及很好的技术路径来实现转型。目前,已经被纳入或将要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八大高碳行业为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此外还有很多行业也有较高的碳排放,如老旧建筑、公路交通等。所有这些行业都需要在双碳背景下逐步减碳。如果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得不到金融支持,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例如企业缺乏高碳行业转型基金将会造成企业转型失败或延迟,从而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和裁员,影响社会稳定。
从政府层面来说 ,想要推动零碳经济和绿色金融在我国全面发展,需要更完善的政策支持。例如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包括:财政手段、碳交易机制、政府参与出资的转型基金、金融政策激励和行业政策杠杆。具体而言,金融政策激励包括货币政策工具、贴息和金融机构考核评价;行业政策杠杆包括为新能源项目提供土地等;财政手段包括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措施。
零碳金融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关注纯绿活动,更需要关注企业的转型活动。推动转型金融,金融市场在弥补资金缺口上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碳金融并驾齐驱,多管齐下,形成多元化并更具活力和流动性的绿色金融生态。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实现全国双碳目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