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四川奋力打造世界清洁能源装备集群
发布时间:2022-09-08 浏览量:870

在日前召开的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获悉,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16%的风电装备,以及7.8%的晶硅电池组件和光伏电站装备,均来自四川。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四川正奋力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集群,实现从“重装制造”到“清装智造”的升级蜕变。

优势突出 装备制造发展高地

提到德阳,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白鹤滩水电站全球最大百万千瓦水轮机组、福清兴化湾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华龙一号”核电汽轮发电机组等一批大国重器均诞生于此。以德阳市为排头兵,四川已成为全国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现有各类工业企业6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2000家,形成了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源网荷储”全产业链装备。

据弘慧能源董事长王佳良介绍,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日前在德阳市建成,该项目能在2小时内存满2万度电,满足60多个家庭1个月的需求。“未来德阳不仅有望成为世界能源装备中心,还可能成为能源产业中心。”

距离德阳市200公里的四川乐山市则是正在崛起的光伏“硅谷”。协鑫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全球晶硅领域头部企业均通过直接或参股方式在乐山“落户”。

“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总体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正是依托四川的水电优势,推动了晶硅等产业快速发展。

四川省副省长罗强指出,四川是全国最大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来自四川。四川能源装备产业具有世界级竞争优势,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明显,拥有水电、风电、光电、气电、核电、煤电“六电并举”的研制能力,是全国清洁能源发电装备种类最齐全的制造基地之一,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强链补短 集群是大势所趋

2021年,工信部发布了上海集成电路集群、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名单,成德(成都市和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便位列其中。

“制造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看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由企业之间、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产业集群之间、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赵作权坦言,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但与国内外先进产业集群相比,集群规模、龙头企业数量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以大型风电装备产业为例,成德产业集群具有一定本地配套能力,但零部件仍存在卡脖子问题,需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整体能力和水平。

干勇进一步指出,燃机热部件、燃料控制阀、轮盘,核电密封部件、电加热器、核级泵,电力装备的控制系统核心软硬件平台等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材料都是装备制造亟待攻关的方向。干勇认为,较强创新能力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特征,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重补齐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短板,建立产业链关键环节国内企业备选名录,着力扶持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备选企业,实施政策倾斜,打造战略必争产业和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迎来机遇  清洁装备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的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四川既然要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集群,就要致力于科技创新,更要增加“清洁”两字的含量。

据了解,四川装备制造企业已为全球供货,产品遍及印度、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装备的主要供应商。在此基础上将“重装制造”升级到“清装智造”,正是四川装备制造的新发展机遇。

在东方汽轮机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首条黑灯产线上,实现了24小时无人连续生产、质量稳定性99%以上、加工精度达到0.04毫米。

“四川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罗强指出,将加强能源装备开发,科学有序开发水电,加快风、光、地热发电基地建设,带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量质齐升;持续完善产业结构,围绕“源网荷储”全产业链,着力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持续做优“六电”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力发展压缩空气、飞轮、抽水蓄能等多元新型储能装备,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株洲国联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林表示,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集群不是3年、5年就能建成的,要有省级产业集群、国家级产业集群到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迭代过程。要把技术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抱团的梯队结构,同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