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中国五大城市群的城市产业地图(一)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布局
发布时间:2020-04-09 浏览量:2181

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人口迁移一般经历两阶段:从城镇化到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化城市群化。城市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助推打造国家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智科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将产业地图聚焦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立足“两个维度”,即空间维度(重点区域)、产业维度(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27个重点行业),绘制“五类地图”,即现状图、未来图、招商导航图、新引力模型图、区域竞争力图。

聚焦三个点:产业引领的增长点、产业创新技术制高点、产业突破的着力点。现状图主要系统梳理重点行业的产业创新资源分布,突出“两类资源”,即企业资源、创新资源,为企业寻找技术、标准、人才服务和产业链合作提供指引;未来图围绕未来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各区产业定位、重点区域产业定位、区域产业定位、重点行业空间布局五类未来图。

通过发挥产业地图的指南作用,有效服务各类投资者,推动重大项目与产业地图精准匹配、快速落地,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区域集聚,加快构建集产业链、创新链等融为一体的产业要素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经济密度。

图片来源:首都城市科学研究院

2019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1)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2013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19个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75%人口,创造88%GDP,其中城镇人口占比78%,大部分城市群建设尚不成熟。

2)世界城市群发展可划分为雏形发育期、快速发育期、趋于成熟期、成熟发展期四个阶段,经历了从单级城市、都市圈到城市群的演变。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世界五大城市群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的分工协作等逐渐崛起成为各国提升经济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

长三角城市群以电子、汽车、现代金融等产业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上海的优势是创新能力强、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科技人才集聚;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从彰显功能优势、增创先发优势、打造品牌优势和厚值人才优势这四个方面着力构筑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难以被人取代的战略优势。上海以汽车、电子、金融为支柱,三者占GDP的58%;A+H股上市公司数367家,占全国约1/10。未来上海仍将聚焦总部经济、金融、科创等功能,向外疏解非核心功能。

江苏制造业形成集群;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安徽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具体来看,杭州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1%,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安防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苏州凭借紧挨上海的区位优势,深化与上海的对接,并善于引进外资,已有9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投资。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是苏州经济的优势,当下苏州的进阶之路在于借助创新进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推动产业价值链的上移。南京作为老牌工业基地,以电子、石化、汽车、钢铁为支柱,致力于打造“芯片之都”。家用电器和装备制造是合肥的优势产业,洗衣机和冰箱产量分别占全国2成和3成。

其余城市支柱产业集中于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等。长三角城市群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未来主导产业关键领域创新方向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纺织服装、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以及文化创意等10个方面。

除此之外,长三角城市群基于创新链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有6个方面,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北斗产业以及光伏产业。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布局

资料来源:各城市政府公开报告

长三角石化、冶金等领域存在一定无序竞争,核心城市规划滞后明显,经济效率与世界级城市群存在差距。

长三角城市群与世界其他城市群比较

资料来源:各国统计部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相似度具有偏高的倾向,制造业横向分工相似,纵向分工不足。因此,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才能拉长产业价值链,最终实现长三角产业协调。

上海市是轴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