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绿树红花,映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蕴藏了最朴素的民生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十年间,我国绿色金融不断发展,各项金融制度逐步完善,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施展神奇魔力
蓝天白云、绿树葱葱、厂区整洁,在天津市东丽区金钟公路与杨北公路交汇处北行一公里,一座循环经济综合产业园坐落在此。曾经,天津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和焚烧为主,这种处理方式简单粗放,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融入大气、渗沥液进入土地和水体,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对于土地资源也是很大浪费。
垃圾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要举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满足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需要,天津市积极打造生态工业示范综合处理厂。该项目充分发掘废水、废气、废渣再生利用价值,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资源共享,如对建筑垃圾进行物理分选和回收再利用,用炉渣和建筑垃圾处理产生的细骨料制砖;对餐厨厨余进行资源化处理,对废弃油脂进行分离和收集,制成化学品原料等。作为天津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该项目的投入使天津市告别垃圾依靠填埋处理的历史,全力打造天津特色“无废城市”,擦亮宜居城市底色。为大力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发展,农业银行天津分行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差异化政策倾斜,为该项目信贷审批开辟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提供贷款9.3亿元。
“纵观这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至25.5%,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显著缓解了我国污染物排放问题,有利于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雾霾消散重现蓝天白云
2013年开始,雾霾就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阴影”。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年1月份北京仅有4个优良天,其余全部是污染天,空气污染问题非常严峻。来自云南昆明的李丽在北京生活近10年,这里的雾霾天常常让她感到焦虑,更让她不安的是刚满三岁的女儿时常吵闹着要出门却被雾霾天困在了狭小的房间里。
空气质量事关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扫除雾霾、治理大气污染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2014年,从国家到地方,密集的政策与行动,表达了我国治霾的决心。在北京的李丽,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以前每天早上起床就要看看天气状况,有时候一个月也见不到几次蓝天,那种日子特别难受。现在好了,常年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让人心里踏实。”她笑着说。以2021年为例,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8天,比2013年增加了112天,看得见变化的背后是我国多举措治理空气污染的有力展现。其中,减少重污染能源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其他地区,这十年,也是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期。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供热需求大,作为吉林市支柱型热源企业,吉林松花江热电有限公司肩负的环保任务尤为艰巨。如何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绿色运行,是企业探索的重点。近年来,吉林松花江热电通过加大环保投资、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全市节能减排和“营造碧水蓝天”城市工程作出积极贡献。
“近十年,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中国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推进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以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室主任于法稳表示。
这十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作为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绿水青山解锁致富密码
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八里湾片区,卓旺山矿区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废弃尾矿复绿工程。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让矿山重返青山,2021年湖北省出台方案,正式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按照“绿色、生态、环保”的矿产资源管理要求,对在采矿山、废弃矿山等加快推进复绿。卓旺山矿区曾经山体裸露、尘土飞扬、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经过治理,现在这里满目苍翠、山清水秀,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复绿工程为当地老百姓打造了绿水青山、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
为助力守护绿水青山、服务乡村振兴,农行湖北分行积极探索,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乡村振兴绿水青山贷”等产品,为红安县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成为卓旺山矿山尾矿复绿项目的首选合作银行。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温锋华表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阐述。但绿水青山的自然财富属性具有不可或缺性和脆弱性,将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潜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而创造经济财富,产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不断发展,各项绿色金融制度逐步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我国绿色贷款高速增长。2019年至2021年,我国绿色贷款余额逐年增长,到2022年上半年,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9.55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额占绿色贷款总额的66.2%。目前,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产品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银行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跑出了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未来的“加速度”。截至今年9月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880亿元,增速34%,绿色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未来,随着政府大力支持及各类机构的积极参与,金融活水将持续灌溉绿色领域。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沿着这条从绿水青山中开辟的道路,我们一定能让未来的中国既有现代文明的繁荣,也有生态文明的美丽。
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