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多部门同步发文,推出《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深圳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2022年下半年稳增长奖励项目实施细则》《稳经济接续政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此外,深圳今年底将完成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市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完成后,广大中小企业用电成本将平均降低约0.38元/度,同时还能获得各级政府电费补贴红利。明年底实现全市管道天然气改造“全覆盖”,鼓励企业在深发展天然气产业。深圳将加快构建前海天然气贸易集聚区、大鹏液化天然气走廊、盐田国际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一区一廊一中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政策一方面旨在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围绕深圳市重点布局发展的“20+8”产业集群或其细分赛道,通过发放资金奖励、培育骨干企业等方式,向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等预期目标发起冲刺。
纾解中小企业融资、用电等实际困难
今年以来,深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陆续出台纾困解难“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促消费“30条”工业经济“30条”经济稳增长“30条”等5个“30条”政策。据深圳市发改委统计,截至10月底,上述政策惠及企业超100万家,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1400亿元。
为进一步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并实施《稳经济接续政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实施细则》。其中明确,针对在深圳市结合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开展相关授信业务的银行和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银行的业务奖励按照实际发放贷款金额×0.5%计算,保险公司的业务奖励按照实际承保贷款金额×1%计算。
据悉,该实施细则自2022年12月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月,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于2023年1月在官网发布集中受理通知。在今年9月至12月期间,银行发放符合条件的贷款后,保险公司签发符合条件的保单后,可分别提出申报。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早在2018年就出台了《关于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提出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500万元以下、1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2019年、2020年分别发放奖励275.91万元和822.36万元,合计撬动贷款11亿元,银保联动服务实体企业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深圳市工信局亦于5日透露利好。记者获悉,深圳积极推进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工作,列入2021年改造任务的1305个园区均已完成改造,2022年以来已有576个园区完成施工,预计年底将基本完成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
据了解,“转供电”指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而由其他主体转供的行为,该现象由来已久,且在全国普遍存在,不仅增加了广大中小企业用电成本,还带来用电安全隐患,导致降电费政策红利无法传导等系列问题,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为此,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于2021年被列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十大计划”,深圳逐步探索出了“政府出资改造配电系统、深圳供电局承担改造建设任务、最终实现直供电抄表到终端用户”的“转改直”路径。
据深圳市工信局介绍,转供电改造完成后,广大中小企业用电成本将平均降低约0.38元/度,相关经验做法于近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文向全国推广。
围绕软件与信息、新能源等产业精准发力
今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发展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区块链等8大未来产业。
《意见》发布半年来,深圳围绕“20+8”产业集群已出台多部专项政策。例如聚焦海洋产业,《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陆续推出,明确深圳将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分别于8月和11月落地,旨在将深圳打造为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城开放示范城市,到2025年底率先实现“一城千辆”。
在此背景下,12月5日,针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专项政策《深圳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2022年下半年稳增长奖励项目实施细则》正式发布。其中指出,对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不低于23%的软件和互联网企业,按照不超过下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量的1%再乘以折扣率予以奖励;对2022年度落户深圳、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互联网企业,按不超过2022年营业收入的1%予以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奖励1000万元。
新能源产业集群同样迎来利好。12月5日,深圳市发改委出台《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应用,按照“宜建尽建”原则布局光伏项目,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50万千瓦。
有专家指出,深圳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前端的装备制造环节,不仅出现了捷佳伟创等从事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的上市企业,华为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的实力也非常强劲,自2015年起就实现了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第一。此次发布的政策进一步明确,深圳将培育光伏产业和骨干企业,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光伏能源建设运营管理企业快速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光伏制造、运维龙头企业。
经深圳市发改委测算,上述政策预计可拉动光伏产业社会投资60亿元,建成后每年间接节约用户电费7.5亿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5万吨,减少深圳“十四五”期间综合能耗43.35万吨标准煤。
在天然气产业领域,专项政策《关于支持开展天然气贸易助力打造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的若干措施》同样于近日印发,提出将加快构建前海天然气贸易集聚区、大鹏液化天然气走廊、盐田国际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一区一廊一中心”。
具体来看,深圳前海截至11月底已吸引18家天然气贸易企业落户,全市累计贸易额达280亿元;大鹏则持续加快建设深圳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二期工程等天然气基础设施,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将为全市新增LNG接收储罐4个,总库容达210万立方米,城镇燃气应急储备达到30天;盐田方面,国际航行船舶LNG首船加注11月22日在盐田港顺利完成,加注中心项目投运后有望实现加注规模23万吨/年,预计可实现每年12亿元产值。
《意见》明确,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加值到2025年将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进入2022年的最后冲刺阶段,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纾困解难及“20+8”产业集群的专项政策,最终都指向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经济发展目标: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