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中德产业项目合作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9-11-19 浏览量:1639

日前,中智科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黄永刚院长来到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上海办事处进行交流。就共同推动德国中小企业来中国投资置业、搭建平台、落地上海及江苏浙江的服务窗口进行磋商,并邀请了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领导及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进行座谈交流。

中智科博研究院黄永刚院长与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上海办事处王主任

(从左至右依次是: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上海办事处王主任、中智科博研究院黄永刚院长、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佟处长、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卫主任、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上海办事处主任助理)

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简称BVMW)是一个跨行业且政治独立的联盟组织。董事会由企业家成员选举组成。参事会由党政议员和党派代表组成。作为“中小企业之声”,BVMW的成员皆为独立企业家或支持者,包括市政部门、联邦行政部门、高校院所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或跨国公司。

BVMW设立“经济参议院”由300家“隐形冠军企业”组成。其成员是领先的德国中小型企业,这些领袖企业充分展示了德国中小企业的出色成就,创造着约520亿欧元的年收入。

经过40年的发展,BVMW已经成为中小型企业在德国乃至欧洲自发组织的最大商业力量。作为公益组织,BVMW全力帮助会员企业改善营商环境,争取政策支持,保护行业利益。依靠在欧盟范围内建立的地方办事处,及时为企业提供当地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支持以及服务,协助企业顺利开展本地及国际商业活动和业务。

2018年9月,经BVMW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室会议,讨论通过在对德国中小企业增加中国服务基础上加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服务。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上海办事处是基于联合会与上海市经信委的多年合作,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办公室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办事处,也是目前BVMW唯一在中国境内所设立的官方办事处。根据BVMW的宗旨,为BVMW的会员企业在中国顺利开展商业活动提供本地支持;同时协助在德国和欧盟开拓业务的中国企业链接BVMW的服务网络,获得BVMW的支持。

(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9年中德中小企业合作论坛首次在中国召开)

说起德国企业,大家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一个个光辉耀眼的巨无霸的大名,安联、戴勒姆、西门子、巴斯夫、蒂森克虏伯……但事实上,在德国经济中,中小企业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资料显示,在德国,占企业总数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约60%的GDP,拉动了70.2%左右的就业,它们才称得上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精耕细作,默默地进行技术创新、完善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美誉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形成了一批富有竞争力的“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这个概念由德国知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教授首次提出。他对“隐形冠军”做了三个定义:第一,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在世界市场排名前三或者大洲第一;第二,年营业额不超过50亿欧元;第三,企业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熟悉。

据统计,全球目前共有2734家“隐形冠军”,其中德国就有1307家,占总数的47%。美国有366家,位列第二。

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前景广阔

中德经贸合作从双边贸易结构来看,两国经济有很大互补性。德国对华出口产品主要是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等,中国对德出口则主要是电子产品、纺织品等。

中国对德国生产的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环保产品等需求很大,这些也是德国的优势行业。另外,德国生产的牛奶等食品在中国也受到欢迎。这些产品有助于满足中国民众不断增加和升级的消费需求。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互补性强。德国是老牌的世界制造中心,科技创造能力强,高端制造业发达,制造品质和技术领先全球;而中国是崛起的世界制造中心,供应链完善,生产能力强大,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对高质量的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技术等有巨大需求。与作为老牌工业国的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水平还存在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也是中德合作的潜力所在。

据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在德国投资的外国企业数量达到2062家,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项目数量188个排名第三。

近些年来,中德两国政治关系稳定、高层互访频繁,为两国产业合作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在此背景下,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加深,贸易额及投资额增长较快。中德两国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全面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同时中德两国的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工业设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基于对以往业务经验的沉淀和总结,对中德之间差异和需求的深刻体察,帮助及参与中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同时带动和支持德国中小企业积极加入“一带一路”项目及积极推进中德合作高新科研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新型中德产业合作园的意义日益凸显。